找到相关内容1891篇,用时4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李炳南居士思想研究

      125. 木村泰贤 着,释演培 译,《小乘佛教思想史论》,台北,天华出版社,1992。   126. 香川孝雄 着,《土教?成立史的研究》,东京,山喜房书林,1993。   127. ...----------------------------------------------------------------   【中文关键词】人间佛教|台湾佛教|台中莲社|净土宗 |印光大师|...

    罗元庸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04490700.html
  •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

    任何主张,用甲的观点破乙,然后用乙的论点驳甲,以及佛教中的大小乘有所得之人,凡有定执尽皆破之。《三论玄义》述此宗大意说:“问:若内外并呵,大小俱斥,此论宗旨,何依据耶?答:若心存内外,情寄大小,则堕在...而建立,不过小乘佛教重视从世间至出世间,大乘佛学则明即于世间便是出世间,而恒用二谛来说明,便言有其不二的意义。   基于对二谛的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南北朝时,形成了二谛一体,二谛异体,二谛以...

    慧然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3591589.html
  •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核心的展开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俱可见此。 它原不为任何一家一派所限,它可以说是佛教诸流派的共法。它的重点在于荡相遣执,我法二空,洞察一切“存在的空无性”、“意识的透明性”,再因之而豁显“信仰的确定性”及“实践的如是...所来自的神圣深渊(Divine Abyss)。这神圣深渊亦可以说是一“无基底者”(Abgrund 或Ungrund)。若依Eckhart来说,所有的形相都由此而出,这仍有一种二元性。若立基于佛教禅宗...

    林安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491607.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功德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原始佛教,根本佛教。主要依经是佛陀悟道成佛后十二年间说的四阿含等。学人主要是通过听闻佛陀的教授(声闻),修习四圣谛,十二因缘法和戒定慧三学,而悟“我空”,依须陀洹(初果)...恶道而修的人天道(下士道)和培植出离心而得解脱的中士道,成为修习大乘的基础,宗喀巴大师将其称为“共道”。所以,如果说佛教是一棵大树,小乘则是其根,根之不存,干、叶、花、果无从说起,故称小乘为“根本佛教...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
  •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

    基础之上形成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教理更是能摄取人心。   自两汉时期,中国内地宗教思想还停留在方术迷信与老黄之道浅层次之时。由长安为出发点的“丝绸之路”,打开了通向印度的国际道路。正是借西域和河陇...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   李强   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长安”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精神文化符号;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古代长安佛教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和承传...

    李强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593694.html
  •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

    那里,他获得《放光般若经》的梵本,共有九十章,六十余万字。因受到当地小乘佛教信徒的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送出。直到西晋太康三年(282)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内地。又经过了十年,元康元年(...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   增勤法师   关于长安佛教,目前这一概念已经非常流行,但到底什么是长安佛教,大家还没有深究,虽然很多人谈及这个问题,但总体上看还是见仁见智,互有差别。我们...

    增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693695.html
  • 罗什渊源

    反映的是史实,那么龟兹国的佛教起源就应该在阿育王时代。佛教初传时期,龟兹国民风比较混乱,小乘教法对社会和世俗影响不大,僧徒大都能操守道行,但民间却鸡鸣狗盗、风俗不淳。《魏书•龟兹传》中记载...普及的缘故。   后来的佛学研究者在讨论龟兹佛教文化时,一般分“罗什法师以前”、“罗什法师时代”和“罗什法师以后”三个时间界线:罗什法师以前是初创时代,也是小乘佛教风行的时代;罗什法师时代是一个“...

    理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5572394351.html
  • 民族和宗教

    去印一切法,合乎三法印者,无论是否出于佛亲口所说,便是佛法,否则就不是。这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佛教主要分两派: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或上座部佛教),前者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等...  世界宗教是上述宗教发展3个阶段的最后一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三大世界宗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最晚,出现于7世纪。这些宗教之所以称为“世界宗教”,在于...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395107.html
  •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

    中土社会盛行之时,初传的佛教也就把佛陀描绘为“轻举能飞”的“神人”,把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阿罗汉”描绘为“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在依附神仙方术的同时,佛教还十分注意对灵魂不死、鬼神崇拜等中国传统...印度佛教本身就有大小乘、空有宗等的区别,而中国地域广阔,社会环境多样,佛教传人中土后,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易形成不同的学风或学派宗派,当分属不同思想体系的佛教一起来到中国,并出现不同的佛教理论学说...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25996040.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提供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融合的重要契机。   大乘佛教更是超越了小乘佛教关注自身解脱为主的观念,主张“大心人佛道”,“兼载天下,不遗一人”,强调自利利他,慈悲度世。在思想理论上,大乘佛教关于涅盘、...出世”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基本信条。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是在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互冲突和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中国佛学人文精神的思想渊源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既远承印度佛教的一些...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